进入季节性低产期 橡胶期货尚未结束振荡上行
节后,橡胶期货突破元旦以来的盘整格局,强势上涨。主力合约一度触及17000元/吨上方,创近三年半新高。节后市场火爆,第一,在全球经济复苏、再通胀预期上升的背景下,以原油和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周期性大宗商品的上涨空间逐渐打开;第二,天然橡胶供应紧张,有望给盘面一定支撑。
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季节性下降
从季节性来看,中国、越南、泰国处于完全停割阶段,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呈季节性下降趋势。3-4月产量处于年内低点,供应压力相对较小。受此影响,泰国原材料价格自春节假期以来持续上涨。截至2月25日,泰国的胶水和杯胶价格分别为66.5泰铢/kg和45.3泰铢/kg,分别比春节前的2月10日上涨了38%和12%以上。胶水和杯胶的价差也迅速拉大到21.2铢/kg的高位。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对橡胶价格形成了强大的成本支撑。
深色胶库存后期继续去化
截至2月26日,前期天然橡胶入库16.8万吨,处于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较2020年同期下降30%。目前,国内生产领域正处于停产期。一般情况下,云南新季节的扦插开始时间是3月下旬,海南是4月上旬。今年国内产区物候正常,橡胶树叶片状况良好,产区顺利开割的成功概率高。但考虑到开割初期产量释放有限,以及浓乳加工利润高将继续挤占全乳胶原料,因此全乳胶的仓单将保持低位,交割品偏紧的问题将在RU2105合约上仍将延续。
1月份,泰国天然橡胶出口总量为31.57万吨,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21%,其中出口至中国的量降幅更大,这是货柜不足、运费飙升、国内非标套利操作谨慎造成的。后期随着国内进口商品到货量的减少,下游全面复工后采购原材料的积极性有所上升,可能会带来加速深色胶去库存的可能。
下游需求预期持续改善
在各地“就地过年”倡议引导下,今年春节国内轮胎企业平均放假天数明显缩短,加之节后厂家订单需求表现较好,所以节后复工节奏相比往年更快。元宵过后,随着厂家生产的进一步复苏,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刺激了轮胎涨价声音不断,经销商备货情绪得到了提振,在销量支撑下,后期整体开工负荷将继续上升,预计3月中上旬有望提升至六七成水平。
根据数据,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8.8万辆和25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29.5%,环比则下降15.9%和11.6%。从细分领域来看,乘用车销量204.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9.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7.9万辆,同比增长238.5%,再创历史单月新高。在政策加码持续推进以及行业进入向上复苏周期的驱动下,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乘用车销量将继续保持同比上升趋势。商用车方面,重卡市场表现依然强劲。有关数据显示,继国内重卡1月销量迎来良好开局后,2月销量有望突破11万辆,同比增幅约200%,这也是重卡市场自去年4月至今连续十一个月刷新月度历史纪录。考虑到今年7月开始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全面升级将带来单车购置成本的提升,预计上半年国五库存车销量可能迎来爆发,因此各家重卡企业终端促销及渠道铺货力度空前,全力争夺上半年市场。再加上国三重卡淘汰仍有空间、治超治限政策趋于常态化等积极因素,预计上半年重卡市场高度繁荣有望持续。
轮胎出口方面,随着2020年下半年以来海外经济逐渐复苏,终端需求得到提振。作为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产能的国家,中国得益于海外产能尚未完全恢复,使得出口订单转移到国内,从而推动轮胎出口市场强劲反弹。2021年,随着新冠全球疫苗接种加速,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海外国家进入补库周期。考虑到上半年出口替代效应仍将存在,预计国内轮胎出口将保持弹性。
综上所述,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已进入季节性低产期,我国云南产区3月中下旬面临开割,但5月交割前天然橡胶仓单增量预计有限。另一方面,随着节后下游复工加快,需求侧复苏趋势持续,汽车和重型卡车数据显示良好,轮胎配套需求预计乐观。与此同时,受上半年外需修复和出口替代效应的推动,国内轮胎出口可能保持弹性。因此,橡胶市场进入了阶段性供需错配的时间窗口,对盘面有有利支撑。从中长期来看,橡胶期货振荡上行趋势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