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个月内或将推出石油人民币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Justin Yifu Lin)希望能用世界单一超级货币取代美元,建立更加稳定的全球金融体系。
目前任职于布鲁塞尔政策研究智库的林毅夫表示,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自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利用世界货币取而代之可以缓解危机。
因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美元的霸主地位将瓦解。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大约两个月前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表示:
“当今的全球金融经济架构,并未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量。俄罗斯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对该架构的不公平表示关切。我们愿同伙伴们一起,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调控领域的改革,共同克服有限数量的储备货币的过度支配地位。”
多年来,金砖国家一直在讨论去美元化贸易和去美元化石油交易。因此,Pepe Escobar近日指出,“要克服有限数量的储备货币的过度支配地位”将是解决金砖国家顾虑的最文明礼貌的办法。
从1400年至今,全球储备货币经历了多次更替。纵坐标从下至上依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美国。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增强人民币的影响力,即将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和伊朗等欧亚大陆主要产油国或可避开美国制裁,使用本国货币或人民币进行能源交易。中国将在这项举措中实现双赢:人民币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可完全兑换黄金。
石油、人民币和黄金三者之间可以互换实际上也取得了三赢结果。如果能源供应商选择实物黄金付款也不存在任何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就达到了去美元化的目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国政府就有计划开展石油期货交易。1993年,中国推出首个国内原油期货合约。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能源工业改革阶段,因此,该合约只持续了一年时间。但在2013年,中国政府首次向外界示意,石油人民币即将诞生。
通过这样做,中国政府成为首个反抗石油美元体系的国家,为石油人民币的诞生做好了准备。更重要的是,美元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也遭到挑战。
现在,这个构想即将成为现实。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准备在两个月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合约。
光大期货分析师李周磊(Li Zhoulei音译)在电话中表示:“目前,证券监管机构已经批准通过了(与原油合约相关的)交易规则,解决了发行人民币计价原油合约面临的一项重大阻碍。”
李周磊说:“与草案规则相比,最新通过的交易规则提高了投资者准入门槛。这表明政府希望在交易开始之后能够避免波动。”
对冲基金Graticule亚洲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人亚当·莱文森(Adam Levinson)认为,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在向还未关注此计划的投资者发出“叫醒电话”。
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合约将会是第四季度的一件大事
莱文森表示:“考虑到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计划上市,这份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合约作为中国多家石油公司的避险工具,一定能够帮助这些公司将成为沙特阿美的主要投资者。”
中国采取的措施与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官员最近发表的言论和采取的行动相一致。
委瑞内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对新成立的立法机构发表讲话时指出:“委内瑞拉将实施新的国际支付机制、创造一篮子货币,弃用美元。”据报道,他没有提供这项新提议的更多细节。
马杜罗还暗示,委瑞内拉将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如果他们要求我们使用美元,那么,我们会提出使用俄罗斯卢布、人民币、日元、印度卢比甚至是欧元进行交易。”
此外,莱文森提醒美国,人民币计价的原油合约不仅是中国企业的避险工具,它还能帮助中国政府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进而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和石油人民币的崛起。
他指出:“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使用会大幅上升,这一点我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莱文森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信贷敞口也持更加乐观的态度。他表示,中国的主权信用风险已跌至九年低点。
与美国相比,未来四年内,中国的信贷风险更低。
正如莱文森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遇到的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了解不够。他并不担心中国未来两年的信贷问题,因为他认为,主权国家处理信贷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这也是市场的主要远景观点。与美国相比,未来四年内,中国的(信贷)风险更低。
尽管对中国的信贷问题不是过于担心,但是,莱文森警告说,随着股市和债市上扬,缺乏市场波动才是全球市场中最可怕的分子。
当地时间周二,莱文森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说我还有些担心的话,那就是隐含波动率处在什么水平。”
他表示,如果存在隐含波动率,那么市场小幅下跌将会迅速升级。你甚至根本不知道问题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
“但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市场波动的本质就会突显,以至于如果你只是做了适当调整,那么,结构性卖空的波动将会使整个事件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每一次市场动荡加剧都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大量抛售。如此,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以人民币定价的原油合约被广泛接纳和使用。正如莱文森所说,这将是第四季度中的一件大事。
油价作为商品货币的先行指标已经失灵
油价向来是交易大宗商品货币的判断依据之一。过去三个月内,美布两油大幅上涨,但奇怪的是,向来与油价密切相关的几种大宗商品货币走势却毫无亮点可言。所以,油价作为大宗商品货币的先行指标已经失灵了?
过去三个月,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18%,WTI原油亦大涨12%;与此同时,几大石油出口国的货币表现却毫无亮点:加元走弱、挪威克朗几无变化、俄罗斯卢布仅上涨3%。上个月,拉美国家货币与油价的90日相关性更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成为负值。
这个指标为什么失灵了?
归根结底,大宗商品货币与油价的正相关性变弱主要原因是,外汇交易者已经适应了油价在50-60美元区间交投的新常态。
通常而言,在油价下跌的时候,其与大宗商品货币的相关性更强;因为油价低迷暗示着需求疲弱,这对重度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体而言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在2015至2016年油价下跌期间,这两者就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如今油价稳步上升,货币政策等其他的特定因素更能主宰这些货币的走势。
以俄罗斯卢布为例。今年主导卢布走势的并非油价,而是被该国高利率所吸引的大量境外资金。俄罗斯的实际利率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
北欧银行分析师斯文森(Anders Svendsen)称,就算本周五俄罗斯央行一如预期降息25个基点至8.25%,也不大可能削弱这种利差交易的吸引力。当然,考虑到俄罗斯是全球最主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之一,油价仍然会影响卢布的走势,但是这种影响只在油价暴跌时才会变得明显。
加元与油价的相关性在6月底以来大幅减弱,皆因当时加拿大央行自2010年以来首次加息。
现在,加元与美油的90日相关性降至近三年来最低。
加拿大丰业银行外汇策略师奥斯本(Shaun Osborne)称,如果油价突破今年以来40-60美元的交投区间,其与加元的相关性将重新显现,但是目前加元仍受央行政策影响。
本周三,加拿大央行将公布最新利率决定,虽然市场预期该央行加息几率不足25%,但难保9月意外加息剧情重演。
法巴银行预计,若加拿大央行10月再度加息,美元兑加元料跌向1.23,之后汇价料企稳并复苏。
拉美国家货币与油价之间的脱节则最为极端,基本上是从正相关走向负相关。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帕克(You-Na Park)指出,今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才是主导该地区货币的最主要因素。
近来,墨西哥比索汇率走势与美墨贸易关系有着非常明显的联动性,围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谈判的消息令比索一直承压。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轮NAFTA重新谈判中,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国提出的强硬建议双双表示反对。由于特朗普政府继续寻求对协定进行大幅修改,谈判推进面临重大挑战。消息人士称,现在谈判将延期至明年第一季度。
对此,凯投宏观拉美经济学家格洛索普(Edward Glossop)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NAFTA流产,墨西哥比索将至少跌至22的水平,更存在跌向22.5-23区间的风险,降幅将达20-25%;但如果NAFTA最终得以延续,比索或飙升至17.5,涨幅将超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