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处供需两弱格局 沥青短期或延续区间震荡运行
核心观点
市场分析
沥青期货市场表现:7月份原油价格呈现震荡偏强走势,而沥青自身市场矛盾有限,盘面整体表现较为坚挺。BU主力合约月度涨幅录得2.67%。
成本端:7月份原油价格呈现震荡偏强走势,整体波动率相比6月显著下降。随着伊以冲突缓和,地缘情绪溢价回落,油市回到自身供需定价的逻辑。当前基本面处于强现实、弱预期的格局。出行与用电高峰来临、全球炼厂进入到年内开工率的最高位,意味着原油的需求处于一年中的高峰,但即将面临由强转弱的节点,中国原油高库存的问题说明原油进口与终端消费脱节,未来或不可持续。随着拉美、北海等新增供应陆续兑现进入市场,四季度油市将会由盛转衰,除非美国加大俄罗斯制裁导致供应显著下降,否则油价重心将会下移。但短期下方有基本面和美国制裁预期的支撑,对下游沥青价格也存在一定支撑。此外,稀释沥青贴水维持在-6美元/桶左右的水平,变动幅度有限。在美国撤销雪佛龙许可证后,7月份委内瑞拉对北美发货量出现下滑(23万吨,环比下降30万吨),与此同时对亚洲发货量出现增长(35万吨,环比增加13万吨)。7月25日,特朗普再度批准雪佛龙恢复在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作业。因此,关于委内瑞拉原料供应的趋势仍需要持续跟踪。就目前来看,沥青成本端支撑短期仍相对坚挺。
供应方面:在成本端支撑偏强、消费税抵扣比例降低的背景下,整体沥青炼厂利润承压。参考百川资讯统计,国内炼厂理论综合盈利224元/吨,而加工稀释沥青原料的炼厂利润在-833元/吨。这意味着对于缺少原油配额的炼厂而言,生产沥青的动力完全缺失,导致国内沥青整体供应持续受到抑制,7月份装置开工率维持在30%上下的低位区间。往前看,8月份沥青产量暂时没有大幅增长的信号。参考隆众口径,8月份国内沥青总排产量为241.3万吨,环比下降12.9万吨,降幅5.1%,同比增加35.3万吨,增幅17.1%;参考百川口径,8月国内炼厂沥青排产计划总量在241万吨左右,环比增加13万吨,环比上涨5%,同比增加49万吨,同比上涨25%。往前看,在国内反内卷的政策基调下,沥青行业的产能出清与优化进程值得关注。7月18日工信部表示,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已经在对老旧装置开展摸底工作,对国内沥青装置与产能的影响值得关注。但考虑到目前沥青开工率已经处于低位,多数落后产能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因此政策对沥青供应的短期影响或有限,但有望改善行业中长期的盈利格局。
需求方面:7月份受到资金不足与降雨天气影响,国内沥青终端需求整体延续弱势,增长幅度有限。往前看,北方雨季可能在8月中下旬结束,且南方地区除沿海受到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外,整体降雨强度也有望逐步减弱。随着天气情况好转,国内道路施工与沥青终端需求有望边际改善。但在地方资金紧张的矛盾实质性缓解前,沥青需求缺乏足够强的增长动能,未来可能关注政策在道路基建端的发力情况。
库存方面:参考隆众资讯数据,截至7月底国内54家沥青样本厂库库存录得70万吨,环比一个月前下降4.8万吨;与此同时,国内沥青104家社会库库存共计184.7万吨,环比一个月前增长3.2万吨。整体来看,虽然社会端有小幅累库的迹象,但整体库存水平仍处于低位,市场短期压力有限。
整体观点:当前沥青基本面延续供需两弱格局,一方面,在原料成本偏强运行的背景下,炼厂生产利润承压,供应增长受到抑制。近期有部分炼厂消费税抵扣比例上调,但覆盖范围有限,大部分缺少原油配额的炼厂产能难以释放;另一方面,资金矛盾与降雨天气对终端需求增长形成阻碍,导致产业下游对高价资源的接受力度不足。由于库存仍处于低位,还未出现显著累库的信号(社会库存近期有一定增加迹象),市场短期压力有限。但抛开成本端的带动外,沥青来自基本面的上行驱动有限,现货端情绪也表现一般。整体来看,沥青市场处于下有支撑、上有阻力的状态,盘面或延续区间震荡运行的态势。未来如果原油平衡表转为过剩的预期兑现,带动油价中枢下移,那么沥青市场的支撑也将边际转弱。
策略
单边:震荡
跨品种:无
跨期:无
期现:无
期权:无
风险
原油价格波动、宏观风险、中东地缘冲突、原料供应风险、炼厂开工率与排产变动超预期等
(来源:华泰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