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心态走低 目前生猪市场仍处于探底状态
自9月以后,生猪市场没有盼来大家所期待的回暖,反而下跌更加激烈。尽管有收储、开学、中秋和国庆等诸多利好因素叠加,生猪价格仍大幅下跌。目前,许多地方的生猪价格已跌入“5元时代”。
一、生猪市场的“3个增长”
1、出栏增长
一方面,生猪价格的下降是由于产能高企,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大猪压栏过多造成的。在生猪价格下跌后,养殖户开始挺价意愿较浓,此外,由于去年生猪养殖利润高,大猪压栏的现象更加显著。但后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使部分养殖户恐慌性出栏,出栏大幅上涨。
从出栏、库存、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来看,今年上半年数据均超出预期。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3742万头,同比增长34.2%,创五年同时期新高。考虑到生猪价格下降、养殖户亏损,养殖成本增加和惯性增长等因素,今年下半年出栏量可能会继续增长。这也为后续市场埋下了隐患。
2、库存增长
一方面,今年进口猪肉数量大幅增加。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猪肉进口230万吨,同比增长8.5%。另一方面,在上半年,受大猪压栏和消费低迷的影响,屠宰企业的库存高企,这也对后续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冻品库存将占据鲜肉市场的一部分。
3、养殖成本增长
生猪价格在下降,但饲料价格在上涨。受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的影响,饲料自去年以后经历了多次“涨价”,一度创下新纪录。这一趋势今年仍在继续。今年以来,饲料价格也多次上调,而猪价从年后不断下跌,养殖户承受的压力倍增。因此,在饲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之下,许多养殖户难以为继,被迫增加出栏,这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二、生猪市场的“3个回落”
1、市场消费回落
根据以往的规律,节假日往往会对市场消费产生一轮推动作用,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还是即将到来的中秋节,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主要原因是猪瘟发生之后,大量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被禽肉所取代,人们的饮食偏好发生了逆转。另一方面,疫情对餐饮业影响较大,团体聚餐显著减少,也是消费下滑的关键原因。猪肉消费的减少也成为四季度生猪市场反弹的主要压力。
2、能繁母猪存栏回落。
在生猪价格波动周期之中,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不仅是一个关键指标,也是收储政策一个重要的核心指标。受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这是连续21个月增长以后的首次下降。然而,能繁母猪的存栏会影响9~10个月之后的生猪产能。因此,目前生猪市场的产能压力仍然很大。
3、养殖户心态回落。
从今年生猪价格的整体趋势来看,与养殖户的心态也呈正相关。在生猪价格下跌的初始阶段,许多养殖户仍然对生猪市场持乐观态度,并期待着快速复苏,这也是大猪压栏的主要原因。然而,经过连续几个月的下跌,甚至猪价先后两次跌入“5字头”,养殖户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养殖场户加快了母猪淘汰,对后续市场看跌情绪较浓。
三、后续走势分析
从上述分析的“3长3落”的变化来看,随着养殖户心态的下降,出栏量持续增加,生猪价格持续下降。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加剧了养殖端的洗牌,这也是市场产能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猪肉市场消费能否回升仍有待市场验证,但根据今年各节日的表现,消费回暖可能低于预期。然而,目前的收储已启动,这并不排除后续的收储力度将加大,对猪价会有所提振,因此,第四季度仍有向好的希望。另一方面,鉴于目前能繁母猪产能仍然较大,并且根据历年生猪周期的趋势规律来看,目前市场仍处于探底状态,甚至不排除明年上半年会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