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进入减产周期 油脂短期继续走强
食用油脂价格上涨在近期主力变动后持续,盘面资金活跃度高。黑色和有色金属的火热市场在前期戛然而止,油脂期货价格的强势反弹吸引了资金流入。多头继续加仓,近月油脂合约涨幅更大。国内第四季度油脂需求旺季结束,但短期供求格局仍对价格起到了有力支撑。
一、期末库存牵引行情,价格上行趋势未改
2020/21年美国大豆年末库存预计为1.75亿蒲式耳,2019/20年美国大豆年末库存预计为5.23亿蒲式耳。目前的年度库存消耗率将降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截至2020年12月17日,2020/21年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装运量为2471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865万吨。2020/21年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大豆销售总量为3180万吨,同比增长190.8%。目前从中国购买大豆的情况来看,南美和巴西的收获延迟,阿根廷播种期间天气干燥,美国大豆出口可能会增加,因此期末库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二、南美大豆短期天气改善,巴西进入种植关键期
巴西10-11月份新大豆播种速度是近十年来最慢的。但随着巴西更多地区在10月中下旬进入雨季,播种速度迅速加快,即将进入关键种植期。如果天气继续干旱,进口大豆的采购成本将继续上升。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将在下一个种植季节增加。报告预测巴西下一个种植季节大豆种植面积将扩大至3850万公顷,种植面积预计增长4.05%,高于过去五年2.8%的年均增长率。市场普遍预计收益率将达到一个新的峰值。在时间节点,12月中旬以后,巴西进入关键种植期,天气预报显示降雨会趋于正常,短期天气投机波动会放大。但国内豆粕市场成交疲软,油厂被严重催涨,油厂开工率普遍降低预期。
此前,日照油厂受到环保限制和部分油厂豆粕储存关闭的影响。预计下周开机率将再次下降。开机率的大幅下降将增加沿海进口大豆的库存,而豆粕的库存将减少。然而相比之下,豆油库存的短期去化确定性更高,油厂倾向于挺价油脂类。油脂主力合同已移至5月,近月合同临近交割月。盘面价差预期基础依然坚挺,是对资金多头信心的一种支撑。
三、棕榈油将进入减产周期,疫苗改善边际需求预期
调查显示,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从12月1日至20日下降了8-12%;预测从12月1日至20日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将下降14.4%;棕榈油将进入季节性减产周期,年底马来西亚库存将降至170万吨以下。马来西亚将于明年1月对粗棕榈油征收8%的出口关税,这可能会削弱后续棕榈油的出口需求。然而由于本月棕榈油需求强劲,预计买家将在关税实施前抢购马来西亚棕榈油。
数据显示,12月1日至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增长18.2%至18.9%,市场预期由向下调整转为向上调整。叠加预期产量将下降,对于短期旺季,市场价格有望走强。预测印尼棕榈油库存可能大幅增加,这也给马来西亚棕榈油带来压力。自8月初以来,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和库存都有所反弹,从上个月到上一年大幅增加。由于疫情和棕榈油价格比较优势的丧失,印尼棕榈油出口增长缓慢。许多欧美国家的疫苗和城市封闭措施也在提高市场对远月食用油脂的消费预期。
总的来说,半年以来市场资金押注食用油脂,油脂确实走出了大市场,四季度接近尾声。供需平衡一度限制了油脂涨价,但随着1月份交割月的临近,消息频频传出利多。11月份,国内市场逐渐消化了大量到港的进口大豆,豆粕和豆油现货的压力体现在基差的变化上。豆粕现货交割明显放缓,棕榈油也因库存反弹而大幅收窄,而豆油基差依然坚挺。菜籽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至9000元以上,距离万元大关仅一步之遥,第四季度消费旺季也提前体现。但随着主力资金移仓换月,阿根廷罢工消息再次传出,豆类产品对外报价暂停,市场投机气氛死灰复燃,短期棕榈油产区也上调了出口税率,马来西亚库存短期低位,近月挺价意愿强烈,导致国内油脂类近月合约再度上涨。
需求方面,目前中国大豆原料进口已经转移到美国。由于巴西的大豆剩余量非常有限,目前国内市场的总采购量相对较大。第四季度豆粕需求旺季过后,库存回收压力会更大。预计豆油会通过购买、储存和入库来支撑。如果后续的内需出现意外,比如新冠疫情意外重复,餐饮需求备货过度提前,巨大的供给会给市场价格带来压力。在市场充分反映第四季度食用油价格预期后,棕榈油的消费预期也将降至短期波谷位置。但短期来看,棕榈油生产处于季节性下降阶段,棕榈油需求的边际下降并不有效构成库存拐点,油脂价格短期内将继续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