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推动力难言稳定 警惕后市回调风险
从基本面分析来看,原油的供需两端均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当前油价上涨的推动力也难言稳定,当前上涨或是在透支利好预期,后市应警惕有回调风险。
一、供给:欧佩克减产VS产能释放
供给方面,可以说OPEC+为维持供需平衡“付出了很多”,减产协议执行空前良好。但后期尤其是明年以后,伊朗和委内瑞拉这两个产油大国的“免减”份额给供给端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的原油市场,有两个关键词贯穿其中:“新冠疫情”和“减产协议”。今年3月份,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原油需求量骤降,而就在此时,OPEC+减产谈判破裂,沙特一怒之下宣布降价增产,开打新一轮“价格战”。供需两端博弈之下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据数据统计显示,4月份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量2281万桶/天。
好在最后的OPEC+会议中达成了“史诗级”减产协议,分为三个阶段减产970万桶/天、770万桶/天和580万桶/天,且在6月份延长第一阶段减产力度。在此减产协议的作用下,伴随需求的恢复,5、6月份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情况迅速修复,并在7月份以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应紧张。
可以说,OPEC+的减产协议为全球原油的供需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面对高油价的诱惑,OPEC+一月份的减产协议能否延续减产仍是存在较大变数。其最新达成的以50万桶/天调整减产力度的共识,正是为了在油价上涨至更高位置时灵活处理产量所做的准备。
综上,全球原油的供应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当前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很容易被打破。打破平衡后的全球市场或将有超过200万桶/天左右的供应过剩,这时候需求能否随之增长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需求:疫苗是否能带来真正的需求恢复
当前,原油需求能否恢复的关键在于新冠疫情能否良好控制,以及达到控制效果的时间有多长。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无疑是严重的,对于原油的需求影响主要有两点:首先,交通受阻,燃料油消费受到压制;其次,大量企业倒闭或降低开工负荷,对原油需求下降。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疫情仍然难言乐观:截至12月18日,全球累计确诊数量超过7520万例,日新增超过73万例。
前文曾经分析,全球原油需求并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且未曾表现出强劲的恢复趋势。当前对于原油需求恢复的预期和期待基本集中在疫苗的投放中。进入12月以来,欧美各国紧急通过了疫苗的接种申请,开始接种辉瑞、Moderna等公司提供的新冠疫苗。但疫苗的投放和使用当前来看仍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疫苗产能将经历重大考验。由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共同研发的疫苗今年只能供应400万剂,而这个数字在之前的预计是3000万;同时,辉瑞也曾表示在2021年中旬之前或无法提供大量额外疫苗。
其次,疫苗的效果还需要时间验证。据悉,英国接种的辉瑞疫苗,接种效果的证实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抗体检测以及长期跟踪数据。另外,在今年年中时有研究显示,部分新冠痊愈的病人出现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抗体在人体内的存在时间也将成为疫苗能够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
最后,当前全球仍有确诊病例超过2100万例,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给各国的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综上,原油的需求并未恢复,当前的需求预期过度依赖于对疫苗的看好,疫苗能否控制疫情、控制疫情所需时间是多久均不确定。当前的需求预期出现了“透支”疫苗利好的情况,这种情况能否维持下去当前难言明朗。
三、供、需不明朗下,原油价格仍存在回调风险
供应端OPEC+新达成的“50万桶/天调整幅度”面对上涨的油价虎视眈眈,三个豁免成员国的产量提升带也增加了诸多变数。而需求端对于疫苗利好的预期也终归只是预期,能否落地并长期产生效果和推动都还是未知数。
分析认为,当前原油基本面方面并未出现强有力的价格上涨动力,仅在强烈向好预期以及不断走弱的美元作用下出现了一波涨势。这波涨势能否持续,会持续多久,会持续到什么位置,都需要看预期能否转化为真正的需求恢复。而在真正的需求“曙光”照耀来临之前,原油期货价格仍存在回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