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纤期货上市在即!快来了解这些

9月25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批准郑商所开展短纤期货交易,合约正式挂牌时间为2020年10月12日。这是继PTA、乙二醇等聚酯原料产品上市后,聚酯产业链又一新期货品种上市。

短纤,又称为聚酯短纤维(英文名称Polyester staple fiber),是一种以PTA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的聚酯产品,下游主要用于纺织品和服装。其标准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充分,在工艺上属于PTA和乙二醇的直接下游,受原料及自身基本面影响,价格波动率较高,短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其期货上市的呼声较高。

我国是短纤生产和消费大国,短纤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开展相关期货交易将为产业企业提供公开、连续、透明的价格信号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促进相关企业稳定经营,推动短纤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为了帮助各位投资者熟悉新品种,撰写了短纤基础知识系列文章,本文从短纤供需基本面格局,具体包括短纤的供应、需求以及进出口几个方面介绍一下短纤期货。

一、短纤的供应情况

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引入日本、德国、法国的等发达国家的技术,短纤逐渐进入中国市场,80年代初期,中石化建立起国内最早的聚酯工厂。2003-2005年,国内民营短纤企业崛起,国内产能进入快速增长期。但随后前期产能增长较快,06-10年产能逐渐进入停滞期,2010年以后随着棉花价格高涨,短纤产能再次扩张,2012-14年随着前期产能的不断增加,需求增速较缓,短纤进入供应过剩周期,产业链亏损,部分企业退出,产能放缓。进入15年以后终端需求逐渐恢复,差异化需求增加,17年“禁废令”限制再生瓶片进口,原再生价差缩小,原生挤占部分再生需求,短纤利润抬升,产能再度增加。截止2019年,短纤产能759万吨,产量610万吨,表观消费688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19年国内产量增速13.6%,产能增速7.6%,产量增速高于产能增速,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前期投产产能达产,另一方面得益于低库存下短纤开工率提高。

在直纺涤短的产能分布中,产能前三名的省分为江苏、福建和浙江。产能占比最大的是江苏省,产能超过国内的一半以上,福建占比18%,浙江占比11%,这三个产区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国内的总直纺涤短产能的84%左右。

从产能集中度角度来看,产能相对集中,前四大供应商主要产能占了50%以上。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为中石化(包含天津石化、上海石化、洛阳石化和仪征化纤等),产能达到131,其次是恒逸(逸达、恒鸣、高新和逸锦)111万吨,第三是三房巷,第四为华宏。

目前来看,今年预计短纤新增产能41.5万吨,新增产能增速5.4%,低于聚酯平均增速,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短纤下游防疫物资需求增加明显,短纤下游开工维持高位,短纤维持供需偏紧。但从未来的新增产能来看,21年预计新增产能超过90万吨,中长期规划的产能仍然较多。

二、短纤的需求情况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短纤下游需求主要应用在纺纱制线,占比达到76%以上,还有一部分应用于无纺布和填充料,填充料的需求近两年有所增加。纺织行业的淡旺季分布主要和服装面料的生产和消费节奏相关。传统服装消费需求上,短纤的消费在一年内有两个旺季,分别为3-5月和8-10月,其他时间为淡季。

从下游需求主要集中的地点来看,短纤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在江苏、福建和浙江;贸易物流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南北双向。江苏的短纤主要流向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浙江的短纤主要流向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福建的短纤主要流向江西、湖北、广东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三地市场互联互通,存在交叉采购的现象。

三、短纤的进出口

我国的短纤以出口为主,随着短纤产能逐年增加,国内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生产企业积极寻求国外市场以消化自身产量。近几年,东南亚地区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正在积极发展纺织行业对短纤等纺织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成为国内短纤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然而短纤的出口面临较大的反倾销压力,2015年以后短纤出口增速放缓。2019年我国短纤出口量为100万吨,出口依存度约为14.5%,出口量持稳,出口依存度下降。

出口的主要国家方面,2018年我国前五位短纤出口目的地和出口比例为美国15%、印度尼西亚11% 、越南9% 、巴基斯坦7%、印度4%。美国、巴基斯塔一直是我国短纤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收到反倾销影响出口比例呈现一定下降,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占比上升。

短纤的进口方面,进口依存度比例一直较低,进口近两年因禁塑令影响进口量小幅抬高,2019年,我国短纤进口量22万吨,进口依存度3%左右。

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农产品期货
金属期货
能源期货